對于正處在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國企國資改革而言,2018年是個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份。
這一年,國資國企改革在“1+N”政策體系搭建完成、十項改革試點多點開花、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推進、公司制改制全面轉換、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機制取得重大突破等基礎上,直面“兩類公司”試點擴圍、處僵治困攻堅收尾、“雙百行動”綜合改革等多項重任。
沿著深改軌道步步為營,2018年另一層特殊意義在于,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高質量發展“元年”,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結構布局、深挖創新驅動潛力等多重任務疊加,轉型升級與深化改革交織,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緊抓窗口機遇期邁步高質量,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亟待主動突圍,動真碰硬。
2018年是國資國企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改革質量的提升之年。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成效衡量改革路徑和舉措,地方國有經濟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中實現了穩中有進,破題高質量發展。以安徽、江西、遼寧等為例,其省屬企業2018年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4.3%、33%、40.4%。以2018年地方國企整體利潤增幅13.2%為基準線進行比較,這些區域率先成為脫穎而出的改革黑馬。
國企改革不乏一馬當先的佼佼者,更難能可貴的是改革中不斷涌現出的務實奮楫者。記者在梳理觀察24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19年度國資監管工作會議公開材料時發現,縱然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所處階段和面臨問題各有不同、改革舉措各有側重,但以目標為導向,奔著問題而去,多個省份表現出強烈的改革緊迫感,尊重、釋放基層首創精神,力求改革舉措踏石留?。汉幽弦黄笠徊叽蝽懱幹媒┦翱偣稹?,山西聚焦實現“煤與非煤”結構反轉,云南提出構建“1+1+X”國企國資改革發展新模式,以更大力度、更大決心加快國企國資改革向縱深推進。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已然處于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的關鍵階段。透視地方改革脈絡,匯聚基層創新力量,同頻共振、共同譜寫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新篇章。
1.固本強基 穩中有進邁步高質量
亮點:江西 18戶省屬國有企業全面實現盈利,收入利潤雙創歷史新高。
貴州 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收入利潤率排名全國省市區國資監管企業第1位。
觀察:2018年是落實黨的十九精神的開局之年,以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等為根本遵循,地方國資國企改革在方案制定和路徑選擇上更加聚焦主業、實業,告別“鋪攤子”,專注“上臺階”,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輪驅動,夯實穩的基礎,突顯進的勢頭。
安徽稱得上是地方國有經濟高質量突圍的一匹黑馬。進入新時代,安徽省堅持穩中求進,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重組整合等舉措,省屬企業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態勢更加鞏固。據統計,安徽省屬企業2018年刷新利潤歷史記錄,實現利潤總額737.2億元、同比增長54.3%,其中19 戶企業利潤總額超億元,3 戶企業利潤總額均超過 50 億元,分別為:海螺集團、馬鋼集團、投資集團,其中海螺集團利潤總額達399.3億元。
除中部地區穩增長力量崛起外,遼寧在牽引東北地區振興中表現出強勁勢頭。2018年,遼寧國資國企改革三年攻堅計劃初戰告捷,較好完成了省政府“重強抓”和省國資委確定的50項重點任務。圍繞高質量發展中突出存在的市場化運營機制不完善、國有經濟結構布局失衡、歷史包袱沉重等短板,遼寧出實招、出硬招,2018年全省地方重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6.6億元,同比增長40.4%,收入利潤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2和30.6個百分點。
聚焦短板久久為功,地方國企在區域經濟邁步高質量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不斷凸顯。以穩為基調、以穩為大局,2019期待更多國企充當表率,大有作為。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
亮點:江蘇 全年完成“僵尸企業”清理56戶,118戶“僵尸企業”全部出清,退出劣勢企業和低效無效參股投資200多戶(項)。
陜西 “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已完成移交或簽訂正式協議率100%,完成移交95.99%
觀察:立足國資國企改革全局,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2018年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一條清晰主線。進入改革下半場,所謂動真碰硬就集中表現為要打贏企業處僵治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攻堅戰。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難多而不作為,不少地方國資國企改革展示出不畏深水險灘的勇氣,給出了立竿見影的舉措。
近年來,處置僵尸企業成為廣東國企改革一項重要內容。面對這一制約地方國有經濟活力、效益的突出問題,廣東實行“市場化+法治化”多措并舉“處僵治困”,一方面要求出清“僵尸企業”,另一方面要求盤活存量資源。為防止被淘汰產能死灰復燃,廣東省國資委在出臺的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舉措中,把“推進集團之間重組整合、省屬企業內部結構調整以及國有企業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列為首要任務。
以“三煤一鋼”等重點工業企業為支撐的河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異常艱巨。千家“僵尸企業”牽一發而動全身,嚴重影響了市場體系的完善和市場作用的發揮,嚴重弱化企業生產經營和公平競爭環境,嚴重干擾宏觀調控的質量和微觀經濟的活力。為徹底走出僵尸企業困擾,河南省以千家“僵尸企業”處置為標志發起國企改革“總攻戰”,按照符合法律法規、符合市場化要求、符合企業實際的“三符合”原則大膽探索,最終全年全省共處置“僵尸企業”1124家,盤活資產185.3億元,化解國企債務139.8億元。
在2018年處僵治困取得實質性成效后,地方國企在面對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時,當更具底氣和實力。改革攻堅重在綿綿發力,2019年勢必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到底。
3.強力度 重實效 國資監管體制加速轉變
亮點:四川 堅持放管結合,做好職能轉變、出資人監督、服務企業“三篇文章”。
山東 10個市級國資委已出臺推進職能轉變實施方案,13個市級國資委建立了監管權力清單。
觀察:2018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以國資改革引領國企改革,為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指明任務與方向。2018全年,地方國資委不同程度上將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制定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融入國資國企改革全局。
有著“敢為天下先 愛拼才會贏”改革基因的福建,占據著全國國有資產版圖的東南一隅。盡管福建國有經濟規模小、底子薄,福建省國資委不失時機搶抓新一輪國企改革機遇,將改革刀刃向內,以“管資本”為主梳理權責清單,在所出資企業年金方案審批、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質押備案等方面進一步放權,取消、下放監管事項19項,監管事項調整至23項。
此外,取消、下放授權事項,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履職事項清單等內容被列入貴州、江蘇、四川、山東等省份。其中,以授權經營為起點,貴州為突出國有資本監管重點,提升監管效能,2018年提出建立健全“十大監管機制”,在簡政放權、激發企業活力的同時,加大違規責任追究力度,全年共否決經濟預期效果差、市場前景不明朗或主業不突出的投資項目4個,涉及資金21億元。
基層創新的寶貴之處就在于其舉措的提出是基于本區域經濟結構和所處階段的特殊性,因此實踐成果具有極強的示范性和指導性意義。以區域互動增強改革聯動,2019年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勢必朝著提高服務質量、效率和水平等方向加速前進。
4.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 兩類公司試點升級擴圍
亮點:新疆 2019年改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著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集團。
黑龍江 2019年擬從13個市(地)選擇3-5戶地方國有大型企業進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觀察:從國資國企改革的系統性來看,國資監管部門權力放得下,還要確保授權企業能接得住,管得好。從這一角度來看,兩類公司改革上接國資體制改革的完善,下接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處于國資國企改革的中心與樞紐地位,牽一發動全身。
2018年,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企,兩類公司試點已經呈現出鮮明的升級擴圍趨勢。截至2019年1月,全國范圍內已經選擇在21家中央企業和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在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
上海是國內最早探索國資投資運營公司的區域之一。2018年,上海在試點基礎上升級市場化方式加速資本流動,以上海國盛為平臺推動發行上海國企ETF和上海改革ETF,“股權注入—資本運作—收益投資”運作模式基本成型。
改革需要先行者探路,亦不可缺后繼者吸收經驗再創新。2018年2月9日,浙江第一家省級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金為100億元。組建該公司,就是要通過建立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運用市場化方式,來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
5.提速加力 全面推進混改落地見效
亮點:深圳 力爭到2019年,商業類企業全部實現混改。
江西 2018年混改率達到73.5%,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河南 2019年重點在二、三級公司層面實施60個左右具有較強影響力競爭力的混改項目。
觀察:2018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是地方國企追捧的熱點議題。隨著《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等一系列混改綱領性文件的出臺,地方國企混改逐漸跳出“為混而混,一混就靈”思維誤區,聚焦不同所有制之間的優勢差異,更加注重機制層面的強強聯合,從而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
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浙江,國企與民企的高度融合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強勁活力?;旄模虼吮惶嵘琳憬罨瘒蟾母锏闹匾恢?。浙江在混改實踐中將混合所有制看作是一種有利于各類資本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制度安排,既能夠有效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也能夠拓展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的發展空間。
著眼于此,浙江省在2018年12月7日牽頭推動40個混改項目集中亮相,預計將引入社會資本超過400億元。在項目集中發布后,“浙江省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發布平臺”也正式啟動,該平臺將以浙江產權交易所為依托,旨在更好統籌全省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資源,建立權威信息發布渠道,推動全省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公開公正運行,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山西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推動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股權轉讓形式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有重點地推進汾酒、建投集團全面混改,推動太重、太鋼、中條山有色金屬、大地、文旅、云時代等企業全面股份制改革,在混改的企業,穩步推動管理層和科技人員持股試點。針對股權轉讓中存在的“調門高、行動差,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等問題,山西省國資委表示,一定要徹底摒棄封閉理念,真正拿出一批有前景、能盈利、有潛力、可持續的優質項目。
6.問題導向 探索創新 鍛造“雙百行動”尖兵
亮點:江西 結合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推進100家左右子企業混改,力爭到2020年實現省屬企業混改率達到75%。
觀察:國企深改行至下半場,任何單兵突擊的改革手段已經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果。在“1+34”政策體系搭建完成,十項改革試點形成模式、復制推廣的基礎上,2018年國資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號角的吹響則意在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打造一批改革尖兵。
在此前公布的“雙百行動”企業名單中,32個省區市、兵團以及5個副省級城市的181家國有企業入圍,其中廣東、河南、江西、上海、天津等地入選企業數量相對較多。圍繞“雙百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法人治理結構、市場經營機制、激勵機制以及歷史遺留問題方面實現突破,同時堅持黨的領導的“五大突破、一個堅持”的改革目標,地方國資國企改革在雙百行動號角聲中掀起新一輪的改革熱潮。
以遼寧省雙百試點企業——沈陽機床為例,企業利用改革契機,利用國家降準新政推進實施新一輪債轉股,洽談引入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推進沈機智能、沈機國際引入戰略投資者,截至2018年末,市場化債轉股一期67.51億元資金全部到位。同時,通過重組整合優質資源,打造沈機智能、沈機國際和混合所有制雙創三大產業集群,目前集團已經研發掌握多項世界級先進技術,經營實現穩中向好。
在入圍“雙百行動”試點企業數量較大的江西,2018年江西國資委共有江銅集團等7戶企業納入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名單。堅持問題導向,鼓勵探索創新,以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扎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戰略重組、員工持股改革試點、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各項改革任務,使得江西正在帶動一批改革尖兵脫穎而出。
7.優結構 塑體量 持續重組強化協同
亮點:山東 2018年推動國有資本向“十強”產業和基礎設施集聚,港口、機場、汽車、鐵路、文化旅游、醫養健康等領域國有資本重組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
河南 提出力爭經過3年—5年的努力,培育形成2—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8—10家國內實力領先的企業集團
四川 提出力爭在每個細分領域打造1—2個行業小巨人、單項冠軍。
觀察:事實上,在區域經濟版圖上,國有資本布局經過一個階段的優化調整,逐步向優勢產業集聚,但仍存在分布過寬、主業不集中、核心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始終制約地方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的進一步增強。堅持推動國有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勢必需要國有資本向戰略性關鍵性領域、優勢產業集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地方國有資本重組整合力度持續增強。
煤炭大省山西的綠色能源轉型步伐,正不斷加快。2018年初,山西國資委與23戶山西省屬企業簽訂了轉型發展目標責任書,以考核為指揮棒將把更多資源配置到發展新產業和新動能方面,力爭經過三年努力,實現煤與非煤產業“結構反轉”。
優化資本布局強調結構調整,更要注重體量重塑。以湖南為例,2018年,湖南省國資委嚴格按照主業歸核、資產歸集、產業歸位的要求,大力推動省屬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與企業重組整合,已完成國資公司、交水建集團、擔保集團、現代農業控股集團等企業的重組整合,省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從36戶整合至29戶。
8.筑牢底線 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
亮點:山東 提出資產負債率和帶息負債規模雙重管控,2019年省屬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比2018年末降低1個百分點;
觀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國有企業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為控負債切實壓制國企“負債沖動”,國務院國資委2018年嚴格制定央企分行業資產負債率警戒線,提出國企平均資產負債率到2020年末比2017年末降低2個百分點左右。
風險防控壓力層層傳導,各級地方國資委將筑牢“防火墻”擺在了全年改革的重要位置。對照中央企業降杠桿重任,2018年,廣東省國資委也提出了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率的目標:到2020年底,準公共性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的上升要得到有效控制,競爭性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要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帶息負債占負債總額比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即控制在行業警戒線以內)。
四川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作為一項底線任務來抓,認真梳理排查各類風險點,提前準備、有效防范,確保不發生重大風險。此外,從2019年起,四川省國資委將在全系統開展風險清理排查,啟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夯實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基礎。
隨著國際化經營持續開展,國企境外資產安全越發引起重視。為確保境外資產安全可控、有效運營,江蘇省國資委2018年首次開展境外企業抽查審計,著是完善國資監管方式的制度創新,更是強化境外資產監管的有益探索。(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