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文明委工作部署,國資委文明辦指導中央企業深入開展“國企開放日”系列活動,讓社會公眾走進中央企業,感受產業工人敬業奉獻的使命擔當,了解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體驗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成就,既樹立了中央企業“大國頂梁柱”的良好形象,又滿足了社會公眾多樣化的需求,為新時代做好中央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搭建新平臺,探索出新途徑。中央文明辦《精神文明建設》簡報于2019年第4期專版報道了國資委“國企開放日”的有關工作情況。
一、抓頂層設計,突出統籌協調。
將“國企開放日”納入中央企業宣傳思想工作要點,作為重點工作精心策劃,對“國企開放日”面向誰開放、開放什么、如何組織、取得什么成效等重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明確了3類開放對象即:社會大眾、客戶與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記者;4個重點開放區域即:文化場館、企業園區、生產車間、建設工地;開放5個標志性內容即:標志性事件、標志性人物、標志性項目、標志性紀念物、標志性體驗;3個工作原則即:有制、有度、有序,做到活動策劃有制度、活動開展有秩序、開放范圍有尺度,實現由自發到規范、由分散到集中、由主題單一到主題多樣的提升,確保了“國企開放日”持續有序推進,取得良好效果。
二、抓組織推進,突出示范引領。
為發揮好典型示范作用,先后在石油石化、鋼鐵、電力、貿易等不同行業舉辦“國企開放日”觀摩推進會,讓舉辦“國企開放日”活動有基礎、有經驗的企業進行示范引導,相關行業企業觀摩學習,以點帶面,逐步鋪開,共同提升。在推進過程中,總結形成了5種組織模式。一是依托博物館、展覽館等標志性場館,面向學生、旅行團等采取集中呈現、長期展覽等方式,展示中央企業厚重的歷史文化與輝煌成就。二是依托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等標志性項目,面向政府公職人員、國內外媒體記者等群體,采取主題參觀、上下聯動等方式,展示中央企業“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三是依托生產車間、企業園區,面向利益相關方、企業職工家屬等群體,采取線上報名、實地感受等方式,回應社會關切,打造“陽光央企”。四是依托企業特色文化活動,面向專家學者、社會組織等群體,采取主題策劃、定點觀摩等方式,加強公眾與央企常態化交流。五是依托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等特色標志性資源,面向青少年等群體,采取互動體驗、科普教育等方式,普及科學技術知識。
三、抓機制完善,突出活動質量。
為確保“國企開放日”活動有序開展,多次召開“國企開放日”交流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優化工作機制,形成了“國資委牽頭推動、中央企業科學組織、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志愿者熱情服務”的良好運行機制。各中央企業堅持規范化開展“國企開放日”活動,做到全年有計劃、活動有主題、工作有方案,確保了開放載體、開放路線、開放場所、開放領域的有度有序,提升了“國企開放日”活動質量和水平。
四、抓基層創新,突出活動實效。
堅持統分結合,根據行業不同、資源不同,系統謀劃,分類推進。同時,鼓勵中央企業著眼公眾關切,突出行業特色,加大創新力度,讓“國企開放日”活動更加富有生命力。如:中國建筑利用分布在8個國家37座城市的50個工程,舉辦47場開放日活動,形成并廣泛傳播了“中國建筑奇跡之旅”品牌。鞍鋼集團根據受眾不同,舉辦130多場次開放日活動,打造了“百年鞍鋼”“魅力鞍鋼”等8條精品線路。中國石化在全系統開展開放日活動,打造了“陽光石化”“綠色石化”品牌。中國大唐每年一個主題,連續12年舉辦開放日活動,與企業所在地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形成了實時信息發布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五、抓立體傳播,突出擴大影響。
注重加大紙媒、電視、網媒、微博、微信等多媒介傳播力度,組織協調150多家國內外媒體參與活動報道,通過全媒體推送、多角度展示、全方位宣傳,吸引更多公眾、更多企業參與“國企開放日”活動,講好央企故事,提升中央企業影響力。特別是注重新媒體傳播,通過網絡直播、微信公眾平臺、媒體客戶端等多媒介聯動,搭建開放平臺,使億萬公眾線上參與直播互動,擴大“國企開放日”活動影響面。主動邀請國外媒體參與“國企開放日”活動,進一步提升中央企業海外形象宣傳,在國際范圍展現了中國企業風采。
國資委將繼續實施國企開放日“百千萬”工程,采取中央企業與地方國企聯動、區域聯動、行業聯動等方式,讓百家企業同開放、千家媒體同發聲、百萬公眾同參與,持續提升“國企開放日”工作力度,讓社會公眾充分了解國有企業,更加支持國有企業發展,進一步促進忠誠央企、文明央企、陽光央企、和諧央企建設。(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