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中央《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及配套文件陸續出臺后,各地以“管資本”為主的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推進。而在各類改革舉措中,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被視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關鍵。
國務院國資委日前表示,當前國企改革試點已全面鋪開,其中,關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下簡稱“兩類公司”)試點,中糧集團、國投公司試點工作繼續深化,陸續將21項權利歸位于或授予企業,在此基礎上,選擇中國誠通集團、中國國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選擇神華、寶鋼、武鋼、中國五礦等7家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就在央企逐步探索推進兩類公司改組、組建的可行路徑時,地方層面的國資平臺改建工作也已開始發力。
探索:
地方試點積極開展
當下,國有資本平臺的改組組建和運營運作改革已經在各地鋪開,并呈現出“小步快跑”的態勢。上世紀90年代率先進行國有資本運營平臺試水的上海、重慶等地,在這一輪的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同樣走在了前面。
以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為主搭建的上海國資流動平臺,成為部分國有股權的持股主體、國資運營的執行主體、部分一般性競爭領域國資退出的主要通道。其中,上海國際集團的國資運營工作從2014年的3月開始起步,而從2015年開始,上海國際集團正式接受國資委劃撥的股權資產,并在2015年的7月份完成了國資運營的第一單,即把國資委原來旗下的錦江航運48%的股權注入了上港集團;而上海國盛(集團)同樣在確定國資流動平臺的定位后,率先將實體的產業集團全部重組剝離,并在隨后接收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使得平臺的運作能夠更加適應資本市場操作的規則。
據上海國資委相關人士介紹,截至目前,兩家平臺公司已累計持有股權涉及資產總額約500億元,通過縱向整合與橫向聯動,引入市值管理、“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盤活資本近400億元,其中以上海建工為標的發行的可交換公司債創造了國內證券市場可交換公司債最大規模。
除了上海,重慶也在以管資本為主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探索國有資本運營的有效模式。據記者了解,重慶渝富集團于2004年3月份成立,是國務院特批的處置金融不良資產的公司,也是全國首家地方國有獨資、綜合性的、專門處理金融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更是重慶確定的首家國資國企改革的試點單位。目前,重慶渝富集團已初具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雛形?!拔覀儼船F有集團改組為主、新設為輔,搭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3+3+1”平臺。將渝富集團、水務資產公司、地產集團3戶企業改組為股權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其中,渝富集團主要負責金融類和戰略新興產業投資運營;水務資產公司主要負責水務、固廢等大環保產業投資運營;地產集團主要負責教育文化、養老健身等公共服務產業投資運營。將機電集團、化醫集團、商社集團3戶企業改組為產業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新設立1戶渝康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專司不良資產的處置和經營管理?!敝貞c國資委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渝富集團通過股權投資,參控股企業55戶,管控資產規模達926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8%左右。
而在最近兩年,山東省在兩類公司的組建探索上也有創新。山東省的思路是,兩類公司堅持市場導向強化業務運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除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戰略性產業、安排的重大戰略任務和項目外,均自主決策進退的產業和領域,通過資本紐帶,通過投資導向、結構調整和資本運營,向自身優勢產業、行業和領域聚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則強化資本運營能力,通過資本進退,構建“股權投資—股權管理—股權經營”的業務模式。
創新:
國資平臺各具特色
各地國資平臺也在積極布局。總的來說,各地國資平臺歷史長短不一。如天津津聯控股投資有限公司是根據天津市國資國企改革整體部署,由天津市國資委于2010年10月出資成立的,并于2013年3月正式運營;上海兩大國有資本平臺歷史各異,上海國盛集團2008年由上海的兩家資產管理公司重組而成,而上海國際集團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1981年;重慶渝富集團成立于2004年,是應化解銀企債務“死結”而生,現在又面臨新的轉型,成為重慶試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首批企業。
此外,在各地的國企改革中,國有資本平臺的作用在日漸凸顯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天津提出打造境內外資本運作平臺、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金融企業投資平臺、商貿金融服務平臺和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打造運作高效、作用突出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吸收社會資本,搭建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合作平臺和橋梁等;重慶提出,要形成“3+3+1”的國有資本平臺整體設計,即3家國有資本的運營公司試點,3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1家資產管理公司試點,并且實行兩分開,投資和運營分開、資本和資產分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誠通控股集團董事長馬正武對記者表示,現階段各地在國有資本平臺上的試點和探索很多,也呈現諸多特點,國有資本平臺或是以投資為主,或是以國資流動為主,或是以清理退出為主,或是以并購重組為主。地方在國有資本平臺運作上應充分體現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據了解,中國誠通集團作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在國企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中發揮平臺作用中已作出積極探索。誠通集團圍繞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和保值增值,堅持“加快國有資產資本化”和“優化國有資本配置結構”兩個重點,提出了“資金、資產、資本(股權)”三態轉化的資本運營循環和資本配置模型。“我們就是要在國有股權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從資本層面推進央企和戰略資產整合優化、發揮平臺作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馬正武說。
定位:
找準平臺功能定位,走出新路徑
雖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都是國家授權經營國有資本的公司制企業,都是國有資產的直接出資人代表,替代國資委行使出資人的職責,但在實際中經營的側重點仍有較大不同。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更加側重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的帶動作用,將若干支柱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打造成為優強民族產業。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重塑有效的行業結構和企業運營架構,避免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切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等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壯大。
但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部分省市國有資本運營投資平臺功能定位還并不清晰。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秘書長羅新宇認為,在新形勢下,看待國有資本平臺需要清晰界定其功能定位、商業模式、運作方式和管控模式等內容。新型的國有資本平臺需定位為以完成政府戰略意圖為使命和功能、以市場化和專業化運作為載體的國有資本平臺。其中包括兩部分,一方面平臺公司需要服從政府在城市產業規劃、國企改革等方面的戰略意圖,發揮好國資在其中的引導性、基礎性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強調國有資本平臺運作的市場化和專業化,通過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手段,實現國有資本的高效流動、有序進退等,以最終完成政府戰略意圖。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對所出資企業依法行使股東權利,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梢哉f,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國有資本平臺的改組組建,將有新定位、新功能,也將有不同的運營模式和管控模式等,以便能不斷適應國企改革發展的需要。各地國有資本平臺的組建運營需要處理好地方戰略意圖實現與市場化專業運營的關系,處理好平臺和國資監管部門的關系,處理好平臺和持股企業的關系。
馬正武指出,公開透明是國有資本運營工作規范化的保障,也是一種保護。國有資本平臺對內應實現透明經營,對外也要實行信息披露,接受社會評價和監督。
羅新宇也認為,國有資本平臺的組建運營更需要搭建清晰的管控模式,平臺公司不同于產業集團,更不同于國資委。平臺公司對持股企業可以通過派駐董事、監事的方式“用手投票”,用手投票是基于議案,可能投贊成票,也可能投反對票;也可以“用腳投票”,基于股權的有序進退,平臺公司既可以增持,也可以減持。(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