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有國家的支持,掌握著大量自然資源和行政資源,有大批的專門人才,也有幾十年的歷史與成就,應該在技術創新方面走在國內的前列,走在世界的前列。”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慶認為。
但從長期任務看,國企在技術創新方面還比較薄弱,許多產品缺乏自己的技術專利和知識產權,一些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還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對此,王永慶認為,這主要緣于幾方面原因:一是國有企業負責人的任期影響;二是國企內部機制不利于自主創新;三是科研院所改制后缺乏扶持。
王永慶分析說,國有企業負責人是有任期的,在任期內需要技術創新的投入,但成果具有不確定性,呈現周期也較長。這對任期內的國企負責人是一種考驗。此外目前對國企的考核指標以收入、利潤為主,這些考核指標都與個人收入掛鉤。而研發投入中的人、財、物都是利潤的減項,這也直接影響研發的投入。
此外,國企改革是從勞動人事分配制度開始,目的是打破大鍋飯,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至今仍沒徹底解決好這個問題,國企中因技術骨干流失而中斷的項目比比皆是。而科研院所改制后缺乏扶持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王永慶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科研院所已成體系,改制后卻變成了自負盈虧的企業,再幾經演變,有些成為了大型國企的子公司、孫公司,除了要自負盈虧以外,還要完成母公司下達的利潤指標,這直接影響了科研院所技術創新、自主研發的積極性。
可以說,國企改革進行了多年,頂層設計、改革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行動路線等已逐漸清晰,目前最關鍵的就是落實。
王永慶建議,國企改革一切制度安排都應圍繞著調動人的積極性來展開,只要人有了積極性,諸多困難都會克服。“其實,我們頒布的制度文件中已規劃得非常到位,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內部勞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等,這應該作為改革的核心。唯有此,才能真正推進改革?!蓖跤缿c最后說。
(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