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幫助興建的工廠點火開工了,中國企業幫助修建的電站并網發電了,中國企業幫助修筑的鐵路、公路通車了……記者在非洲采訪,總是在無意間發現中國帶給這片土地的改變,耳邊也常聽到中國企業急人所急、服務當地的故事。這些充滿正能量的點滴,浸潤著中非友好的根基,匯聚成中非合作蓬勃發展的浪潮。
鐵路尚未竣工,重大人道救援作用就已發揮
當地時間11月21日下午,經過20多個小時的行駛,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懸掛著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兩國國旗的列車,搭載著國際社會捐助的1125噸緊急救援物資,從吉布提港抵達埃塞俄比亞阿達瑪近郊物資存儲地,受到當地群眾和政府官員的熱烈歡迎。埃塞交通部長沃克內說,中國公司利用埃吉鐵路安全、高效的優勢,積極回應埃塞政府的請求,在關鍵時刻為緩解埃塞人道主義危機做出了貢獻。
連接亞的斯亞貝巴與吉布提港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全長約770公里,是東非地區首條跨境現代化電氣鐵路,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和中國鐵路建設集團二局共同修建。目前,該鐵路項目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尚須一個多月竣工。就在這時,埃塞俄比亞政府于11月15日通過該國鐵路公司緊急致函中土埃塞公司,希望利用中土公司的內燃機車在埃吉鐵路上運送物資。
原來,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埃塞俄比亞正經歷三十年一遇的嚴重旱災,超過800萬民眾受災,大量婦女和兒童正忍饑挨餓。國際社會采取行動,向埃塞俄比亞捐助了一批緊急物資以緩解危機。但因陸路運輸能力有限,救援物資滯留在鄰國吉布提港。
接到請求,中土埃塞公司當即決定全力配合埃塞政府完成此次物資運輸。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土埃塞公司項目部經理陸海強告訴本報記者,首先,運輸糧食等物資需要的機車車輛均在埃塞境內,需要立即調度和調試。另外,堆積在吉布提港口的糧食也需要由大貨車裝運到火車車廂。這些事情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凹词乖匐y,我們也要全力以赴!”中土埃塞公司總經理李吳良說,中土公司扎根非洲,就要急非洲人民所急,為非洲人民服務、為非洲人民奉獻。
11月18日,中土員工們連夜加班,緊急從埃塞調配了2臺機車和30臺運輸車廂趕赴吉布提。19日,數十名中土員工和10余臺大型運輸車輛在吉布提港不分白天黑夜裝運物資,24小時之內將1125噸的救災糧裝運并送抵車站。
筑起道路橋梁,實現加蓬人民獨立以來的夢想
加蓬首都利伯維爾和經濟首都讓蒂爾港直線距離不過100多公里,但由于河流入??诤蜔釒в炅值膶訉幼韪?,兩個城市的交通一直只能依靠海運和空運來實現。讓蒂爾港更像是懸于加蓬國家公路網之外的一個孤島。
為了實現加蓬人民獨立數十年來的夙愿與夢想,修建一條連接利伯維爾和讓蒂爾港的公路,去年7月,讓蒂爾港—翁布埃公路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由中國政府通過中國國家進出口銀行,以優惠貸款形式向項目提供融資,中國路橋公司承建,這是繼大布巴哈水電站后,中國企業在加蓬承建的又一重大工程。
讓蒂爾港—翁布埃公路全長93公里,12米寬雙車道,要修建3座橋梁,其中兩座特大橋,分別長4.7公里和4.5公里。中國路橋公司加蓬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寶向本報記者表示,這兩座橋梁建成后將分別成為非洲第三、第四長的橋梁。
“每次去讓蒂爾港時都要坐船或坐飛機,因為渡輪與航班都有班次限制,非常不方便。如果公路建好了,再去讓蒂爾港就可以隨時開車出發,進行說走就走的旅行?!奔优盍羧A學生聯誼會主席蘭多伊對本報記者說。在讓蒂爾港—翁布埃公路項目上工作的利利安·恩齊古告訴本報記者,除了渡輪和航班外,從加蓬其他地方到讓蒂爾港還有第三種辦法,那就是繞道周邊國家,先出境再入境才能到達加蓬經濟最活躍的港口城市。
由于原始森林、沼澤遍布,讓蒂爾港—翁布埃公路項目實施要克服許多困難。王文寶介紹說:“本來沒有路,我們正在開出一條路來?!碧貏e是前期測量時,要在原始森林里穿行,利利安·恩齊古表示,他不覺得從首都來到原始叢林工地工作很艱苦:“我們熱愛我們的事業,我們充滿激情,怎么會覺得苦呢?”
解決用電難題,為當地帶來可貴的工作崗位
11月22日,記者來到中國水電集團十一局津巴布韋卡里巴南岸水電站擴機工程項目工地,見到的第一個人竟然是去年在贊比亞卡里巴北岸項目組認識的多成群。老多現在還是項目組副總經理,因為北岸項目還有一個技術上的交接期,經常要在兩岸之間來來往往,所以,他自稱是津贊之間的“自由人”。因為北岸項目的成功,項目經理張應超已轉戰到贊比亞的伊泰茲水電站。
指著對岸新建發電廠的進水口,老多介紹說,盡管遭遇了二十年一遇的大旱,水位下降了30多米,中國公司建造、安裝的兩臺180萬千瓦的機組經受住了考驗,依然正常發電,有力緩解了贊比亞因大旱造成的用電危機。
記得去年在卡里巴北岸剛剛并網發電的機房里,中贊兩國工程師和當地工人,都穿著體面地在涼爽的空調下工作。而眼前,在已經開工11個多月的挖山而建的工地上,中津兩國工作人員正在打眼放炮。機器聲震耳欲聾,空氣燥熱、潮濕,記者和大家一樣穿著勞保皮鞋、戴著安全帽,套一件工作服,一會兒工夫,全身就濕透了。
老多告訴記者,這樣的工作環境才是水電人的常態。工地上有200多中國工人,700多當地工人,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47歲的司機帕特里克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夜大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的。因為西方制裁,津巴布韋的失業率居高不下,他的妻子是津巴布韋大學碩士畢業生,現在依舊賦閑在家。帕特里克感謝中國企業給津巴布韋人民帶來可貴的工作崗位,還將帶來緊缺的電力,“希望我的妻子也能在中國公司找到工作!”
中國水電人在非洲,建一處工程,留一片美名。如今,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的建成,不僅給當地帶來了繁榮,電站的照片還印到了錢幣上,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
(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