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需求邊“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和供給邊“三大發動機”(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以及要素低成本和政策刺激等。企業是經濟增長的主體,創新則是企業提高生產率的重要源泉,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不二法門。我們一方面要努力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另一方面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形成萬馬奔騰的局面。
創新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通過技術或工藝創新,企業可以實現對價格相對昂貴的稀缺生產要素的替代,這樣不僅能降低投入品的價格,有時甚至能打破資源的瓶頸約束,擴大生產能力,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其次,創新能夠提高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創新一方面可以增加產品的品種,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而且通過創新還可以改善企業產品的品質,如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增加產品的效用和功能,從而提高產品的性價比,使顧客得到更多的實惠。
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由不同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主要包括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和文化創新等。培養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至少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提高創新意識。明確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表現,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企業的管理層要達成共識,把創新放在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發展壯大的高度來推動企業創新活動,而且要通過宣傳、學習和培訓,提高員工對創新的認知水平,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
第二,制定創新戰略。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有長遠的規劃。通過制定創新戰略,明確創新的目標,認清企業所擁有的優勢與不足,把握企業面臨的機遇,規避可能面臨的風險,適時推動企業創新活動,這樣才能做到未雨綢繆,提高創新的效率。
第三,建立創新機制。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有相應的創新機制來提供保證。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創新的投入機制、創新項目的實施機制、內外部的交流溝通機制、組織學習機制、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等。
第四,培養創新文化。要在企業內部逐步培養鼓勵創新、崇尚創新的文化。要鼓勵員工勇于探索和試驗,對創新失敗采取寬容和積極的態度。要重視員工看似不合實際的想法,大力支持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創新活動。在注重內部全員參與的同時,要加強企業與外部的溝通聯系,使企業發展始終保持一個動態、開放的姿態,隨時準備接受新鮮事物。
第五,引進和培養創新人才。國家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創新的主體是人才。企業對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要不拘一格,善于打破企業和區劃界限,采取不同形式,盡量做到能人為我所用,在引進“外腦”的同時,要不斷培養企業內部的創新人才。要善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勵人才,在激發他們創造性的同時,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第六,增加創新的投入。由于創新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風險高,短期內投資回報率低,抑制了企業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創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表現,其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只有不斷增加企業的創新投入,才能做到基業長青。
(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