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一年多來,地方國企改革已全面鋪開。作為國有企業總資產位居中西部第一的經濟大省,四川如何打通國企改革“最后一公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四川在推進國企改革過程中,突出問題導向和精準發力,著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一系列開創性政策舉措,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走出一條符合中央精神和四川實際的國企改革路子。
制度設計敢啃“硬骨頭”
國企改革在四川被當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四川省委、省政府專題研究國資國企改革不下20次,而且主要領導也多次深入各類國有企業調研,推進重大問題解決。
實際上,四川早在2014年就在全國較早出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又陸續配套制定了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等方面的16個專項改革方案,形成“1+16”的國資國企改革政策體系,為改革規劃了“路線圖”。
四川省國資委主任徐進說,全省21個市(州)也全部分別制定了改革方案,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呈現出上呼下應、整體聯通、有序推進的局面。并且構建起領導決策、指導推動、咨詢建議、督促檢查、考核獎懲“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確保改革有序推進。
推進產權多元化和發展混合所有制,在本輪國企改革中被視為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的“催化劑”。對此,四川的辦法是“存量加緊改、增量主動變”。
目前,四川省屬企業一級公司層面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近兩年新設立的省屬二、三級國有企業基本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同時,四川分類分階段推進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掛牌,全省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加至23家。
轉型發展直面“真問題”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重要的改革目標,此次中央發布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切實解決一些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一把手”說了算的問題,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
四川在推進董事會制度“由虛入實”及企業市場化運營機制方面,主要突出解決“人”的問題。一方面,出臺了落實董事會選人用人職權、董事會選聘高級管理人員、專職外部董事隊伍建設等規范性文件,全面落實董事會在重大決策、薪酬考核、選人用人方面的職權。
另一方面,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推動高級管理人員“由任轉聘”,尤其是推進競爭性國有企業建立外大于內的董事會結構,以加強董事會內部的制衡約束。部分企業市場化選聘力度非常大,如四川發展90%以上在崗職工來自公開選聘,本部中層管理人員全部實行競聘上崗。
在“三項制度”改革方面,四川以“先易后難、分批推進”的思路,從2014年起每年重點推進6-7戶企業改革,現已取得重要進展。如四川能投集團在改革中撤銷原有事業部制,重新梳理部門職責,縮減崗位20個,縮編56人。
加快改革瞄準“高目標”
隨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四川國有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增強。截至今年9月,四川全省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4.2萬億元,較2012年底增長73%。國有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從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數、上繳稅費占全省稅收收入比重均超過40%。
11月底,四川印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方案,從四個方面提出到2020年的改革目標。徐進表示,四川把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根據方案,四川將加大國企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加強資本運作,加快注入優質資產或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四川的目標是,到2020年,省屬國企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戶以上,資產證券化率達到30%。同時,80%的國有資本將集中在公共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
此外,四川還將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暢通現有經營管理者與職業經理人身份轉換通道。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2017年制定出臺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指導意見,啟動員工持股試點工作。(選自國資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