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在過去的20年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領域越來越廣,步伐越來越快。未來的10年到20年,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將迎來黃金時代。然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也面臨著一個巨大挑戰,即如何讓中國的“企業國際化”變成“國際化企業”?
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戰略》一書中將國家經濟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生產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創新導向階段和富裕導向階段。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目前正處于投資導向階段,要想成為國際化企業,就必須及早思考如何邁向創新導向階段,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的全球品牌影響力。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需要對“走出去”的策略提出新的理論方向,賦予新的理論內涵,引導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盡早邁向創新導向階段。“走出去”更多地代表了硬實力,當企業有了資本、技術和資源,為了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同時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布局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但創新導向階段更需要的是軟實力,比如一家外企如何創新國際視野思維,融入當地社會、文化從而得到所在國企業與人民的認可呢?如果再上一個臺階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外中國企業如何得到當地政府與人民的尊重呢?
“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應成為中國打造國際化企業和全球品牌的新三步走戰略,既有宏觀層面的意義,也有微觀層面的意義。從宏觀層面來講,它指導中國企業整體的國際化發展方向與步驟。“走出去”指硬實力,是資金技術資源的實力體現?!白哌M去”指軟實力,是跨文化溝通與管理的成功體現。“走上去”指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完美結合,是得到所在國政府、企業和人民尊重的體現。享譽全球,是國際化企業追求的目標。
從微觀層面來講,“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可以具體指導一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策略與步驟。以海爾公司為例,對其國際化發展而言,“走出去”靠撬動縫隙市場,比如為美國學生設計的臺面微型冰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先“走出去”混個臉熟,然后再用主流產品“走進去”,比如海爾在歐美的定位就是采用主流銷售渠道銷售主流產品,不走低價策略也避開高價策略。最后是“走上去”,創立海爾的全球知名品牌。
中國需要宏觀層面的“三步走”戰略引導中國企業整體的未來國際化可持續發展。企業在海外發展要高瞻遠矚,把自己的國際化發展目標與國家的國際化發展目標相結合,“硬實力+軟實力=中國全球聲譽”。中國同時需要微觀層面的“三步走”策略引導中國企業個體的海外市場開拓。企業把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和所在國的社會文化相融合,“產品服務+社會文化=企業全球品牌”。當中國企業的全球品牌越來越多,中國在全球的國家聲譽就會越來越高,中國的“企業國際化”也就會逐步轉型升級走向“國際化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