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煤價延續去年跌勢,加上持續不斷的霧霾天氣,煤炭行業“雪上加霜”。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煤炭行業已經徹底告別“黃金十年”。企業應加速轉型,改變傳統生產和競爭模式,尋求煤炭利用更清潔、高效的方式。記者日前從多家煤炭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發現,煤炭企業正在積極尋求多元化發展道路,綠色開采、低碳發展已漸成主流。
黑色煤炭綠色開采
“夏秋之季,極目遠眺,平朔礦區‘礦在林中,林在礦中’,成千上萬畝的大型林業蔚為壯觀,草灌喬木次第分明,百里礦區搖曳在碧波綠浪中。”中煤集團安全總監伊茂森在報告會上這樣介紹自己的企業美景。
事實上,近年來,煤礦企業早已不是人們記憶中的“黑、臟、亂”,像這樣的礦區在我國比比皆是。2013年,由國家能源局主辦的“尋找中國最美礦山”活動評選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的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等3家單位都獲得了“中國最美礦山”稱號。
“作為能源化工企業,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使命,應堅定走清潔高效的能源開發利用之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好家園?!标兾髅簶I化工集團企業管理部經理杜平說。
在當天的報告會上,從多位煤炭企業相關負責人的發言不難看出,如今煤炭企業轉型發展已進入關鍵時刻,綠色開采、綠色發展在煤炭行業早已形成共識。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宿洪濤在會上介紹說,“我們大力推行以矸換煤、充填開采等工藝,將煤礦開采過程產生的煤矸石作為原料填到井下,同時解決了地面沉降問題?!?br />
為了建設綠色礦山,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則將60萬噸/年以上的礦井全部實現封閉地面筒倉儲煤,礦井水處理全部達到一級標準,復用于地面灑水、沖洗用水和綠化用水,利用率達到90%以上;同時對塌陷區實行回填復墾、坡式造田,采取耕作、防護林等措施實現水土保持。
開灤集團按照廢棄物全部回收、能量梯級利用、污染物綜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在礦井瓦斯、礦井水、煤矸石、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煤化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等方面構建產業格局,形成了五條產業鏈。
據介紹,開灤集團利用煤沉陷穩定區與地方政府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先后完成了三個村莊990戶搬遷,并積極配合唐山市政府在采煤塌陷區興建了大型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南湖公園。
高碳產業低碳發展
內蒙古伊泰集團則在煤炭深加工上下功夫。據伊泰集團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已經投入近100億元用于煤制油項目的技術研發和建設,并將繼續在內蒙古和新疆地區實現煤制油項目的商業化放大,計劃投入近千億元資金打造“千萬噸”級煤制油生產基地。
“我們在做好傳統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天然氣、光伏、風電、物流、裝備制造等產業,通過專業化的管理,促進公司轉型發展?!睍x能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世文在發布報告時說。
據了解,晉能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完成售氣量5億立方米。同時,該公司光伏、風電發電運營裝機也達到了17萬千瓦。
無獨有偶,大同煤業也打起了光伏的“主意”。同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敬表示,目前該公司擬建、在建的光伏發電項目共有三個,總投資達到15億元。
“預計這三大光伏發電項目的年發電量將達到2.07億度,創造營業收入1.96億元。同時,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77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824噸?!眲⒕凑f。
神華也在積極尋求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齊頭并進的生產格局。截至2013年底,公司風電場共計41個,水力發電廠5個,光伏電站5個,全年累計發電量87.23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612.3萬噸。
科技助推“點廢成金”
“北京平均每5盞燈,就有一盞是朔州點亮的?!鄙轿魇∷分菔薪浶盼敝魅胃哞€曾對媒體表示。據介紹,朔州市是京津唐地區的電力輸送基地,采煤、發電每年排放粉煤灰等廢棄物近5000萬噸,歷年堆棄的粉煤灰達1.8億噸,堆棄、自燃造成大量粉塵和有毒氣體排放。
廢棄物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朔州市通過科技手段把廢棄物變成了新資源。朔州市與16所高校合作研發廢棄物利用技術,取得14項專利,建成80多家固廢綜合利用企業,每年2200多萬噸廢棄物變成新材料、化工產品等。這項產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10%左右,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曾經被丟棄的煤矸石、高硫煤成為工業原料。山西潞安集團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自主研發的煤基合成油技術使“臭煤變成香煤”。這項技術用高硫煤生產出清潔柴油和高端化工產品,盤活潞安集團上百億噸的高硫煤資源。
“只見烏金滾滾,不見礦工身影?!边@便是中煤集團唐山溝煤礦薄煤層實現無人值守自動化開采的真實寫照。這項在煤炭開采中被稱為“薄煤層自動化開采無人工作面”的高新技術,已在采高只有1.3米的唐山溝煤礦8815工作面成功應用。唐山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祥為此表示,“夾縫里淘金,骨頭縫里剃肉,保證煤炭資源顆粒歸倉?!?br />
而在神華集團,幾乎人人都知道“支撐神華持續發展、引領行業科技進步、提升國家科技實力、領先全球煤炭科技”的企業科技創新愿景。資料顯示,2013年,神華集團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億元,主要用于提高生產效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循環經濟等方面的研究,獲國家批復科技項目7項,獲國家專項經費近8000萬元。
神華集團在201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寫道: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能為企業探索綠色發展方向;加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加快突破能源高效和分質梯級利用等關鍵技術。